张毅出席深化陕西省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座谈会
近年来,我国光热产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热生产制造和市场应用大国。
今年招标的目的是选拔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蓄电池3大关键设备的合格供应商,每一种设备各选出3~5家供应商。王月海说,比如某项目先前已预拨一定补贴资金,在发现产品和工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后,补贴资金将全部被收回,供应商和业主单位还将被取消以后承担示范项目的资格。
更有甚者,直接使用不符合补贴质量要求的劣质产品,甚至国外退货的废次产品。他说:中标单位的资质,电池、逆变器等组件的报价和技术水平均按照财政部去年出台的《金太阳项目基本要求(2009)》的规定,公开透明地进行。据马学禄介绍,今年金太阳工程统一招标总规模超过了200兆瓦。从欧洲国家的经验来看,制定上网电价法是光伏产业发展最有力的推动力量。去年金太阳工程的主要投资者为大型发电集团和光伏组件生产商,大型发电集团拿到项目后,会拼命压价,以极低的价格从光伏组件厂商拿货,而上报价却报得很高,以获取高额补贴。
王月海表示,希望金太阳能给中国光伏发电带来曙光,国家主管部门能尽快出台符合中国国情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法规,保护和引导中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记者了解到,此次光伏组件共有16家企业竞标,业内著名的低价王英利再次报出了10.5元/瓦的最低价。据介绍,由于光伏产业原材料和市场销售基本都在国外,这种依附性发展格局,使国内一些光伏企业仅承担了多晶硅生产中高污染、高耗能的后端生产环节
他们对于光伏产业有强烈的信心,光伏产业肯定会走出中国制造,出口国外的窄圈子,向国内市场全面进军。国外原料供应及技术封锁以及一波接一波的反倾销制裁,让国内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国外。产量占全球的50%,可其中98%都是销往国外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着如此尴尬境遇。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指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出现典型的潮涌现象,导致在区域产业布局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同构效应,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和私企,在制造光伏产品例如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时,很多企业往往为了追求一时的商业利润,定价过低而不注重技术创新。
不仅是电池制造,包括周边零配件的整个生产链在江苏已经初具规模。如何使中国真正成为光伏强国?我国的优势在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制造能力相对强,政府高度重视。
2009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前15位的电池制造商中,江苏占了5家,江苏的光伏产业呈现协调快速发展势头。施正荣说,要把握这些优势,下大力气进行企业的自主创新,不能让国外垄断技术。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介绍说,2009年中国大陆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4.011GWp,占世界产量的37.6%,居世界首位,预计2010年将接近50%。但这些产品中98%被运往国外。
来自南京、无锡、常州等地的企业家们表示,目前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来临,发展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认为,质量是光伏产业壮大的根本,只有精益求精的技术,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在昨天开幕的2010年中国(南京)国际新能源展览会上,记者获悉,针对如何让制造和应用不再长短腿,相关企业正在一边思考一边实践。据介绍,由于光伏产业原材料和市场销售基本都在国外,这种依附性发展格局,使国内一些光伏企业仅承担了多晶硅生产中高污染、高耗能的后端生产环节
2006年起太阳能级多晶硅产能失衡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会,但是我国在技术和发展策略都不成熟的条件下,为抢商机仓促上阵,导致现在需要回过头来认真解决技术和副产物四氯化硅造成的环境问题。中国化工经济中心副总工程师徐京生在2010中国多晶硅生产技术及其产业化推进会上开门见山地表示。
目前,世界上85%的多晶硅生产技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我国基本都是。我国业已成为全球多晶硅生产大国,估计2010年产能达3万~9万吨/年,产量1万~2万吨左右。
徐京生说,2006年全球主要企业产能3.43万吨,到2010年国外总产能在8万吨左右。探索以四氯化硅为原料路线的硅酸酯及其他有机硅产品及其市场。积极探索四氯化硅法、冶金法、氯硅烷还原法、等离子氢还原法等非西门子工艺。2010年我国至少有数十万吨的四氯化硅必须处理。西门子法多晶硅企业应积极采用各种先进的氢化工艺,实现闭路循环。应尽快开发出合格的光纤级高纯四氯化硅提纯工艺。
二是资源化利用,合成气相二氧化硅,开发白炭黑的潜在应用市场。徐京生最后呼吁,中国应跟上这一波高科技发展潮流,在世界多晶硅市场尤其是太阳能级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以战略眼光安排适合中国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过程中,综合治理副产物四氯化硅成了当务之急。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和太阳能利用技术最成熟,其中风能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使用面有限 ,多晶硅光伏技术受到世界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
据徐京生透露,国内多晶硅工艺技术控制水平最好的企业1吨多晶硅将产生10吨左右四氯化硅,控制水平差的甚至达到20吨。为此,徐京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两大途径:一是源头治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改进西门子工艺,减少四氯化硅的产生量。
在多晶硅棒生产中, 三氯氢硅生产和三氯氢硅还原生产多晶硅棒两个过程都会产出四氯化硅西门子法多晶硅企业应积极采用各种先进的氢化工艺,实现闭路循环。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和太阳能利用技术最成熟,其中风能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使用面有限 ,多晶硅光伏技术受到世界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2010年我国至少有数十万吨的四氯化硅必须处理。
2006年起太阳能级多晶硅产能失衡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会,但是我国在技术和发展策略都不成熟的条件下,为抢商机仓促上阵,导致现在需要回过头来认真解决技术和副产物四氯化硅造成的环境问题。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过程中,综合治理副产物四氯化硅成了当务之急。
徐京生最后呼吁,中国应跟上这一波高科技发展潮流,在世界多晶硅市场尤其是太阳能级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以战略眼光安排适合中国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应尽快开发出合格的光纤级高纯四氯化硅提纯工艺。
目前,世界上85%的多晶硅生产技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我国基本都是。中国化工经济中心副总工程师徐京生在2010中国多晶硅生产技术及其产业化推进会上开门见山地表示。
徐京生说,2006年全球主要企业产能3.43万吨,到2010年国外总产能在8万吨左右。二是资源化利用,合成气相二氧化硅,开发白炭黑的潜在应用市场。积极探索四氯化硅法、冶金法、氯硅烷还原法、等离子氢还原法等非西门子工艺。据徐京生透露,国内多晶硅工艺技术控制水平最好的企业1吨多晶硅将产生10吨左右四氯化硅,控制水平差的甚至达到20吨。
为此,徐京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两大途径:一是源头治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改进西门子工艺,减少四氯化硅的产生量。我国业已成为全球多晶硅生产大国,估计2010年产能达3万~9万吨/年,产量1万~2万吨左右。
在多晶硅棒生产中, 三氯氢硅生产和三氯氢硅还原生产多晶硅棒两个过程都会产出四氯化硅。探索以四氯化硅为原料路线的硅酸酯及其他有机硅产品及其市场
近年来,青海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能源战略的政策机遇,依托优势资源,规模化发展太阳能产业,以加快建设全国太阳能基地来推动生态立省,谋求绿色发展。国电集团龙源格尔木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介绍,2009年5月,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与格尔木市政府签订协议,计划投资40亿元在格尔木市建设200MW的光伏电站。